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三十一章失守街亭——馬謖

關燈
第三十一章 失守街亭——馬謖

馬謖,字幼常,襄陽宜城人,侍中馬良之弟,三國時期蜀漢官員、將領。

馬謖才器過人,好論軍計,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,每次接見談論,從白天到黑夜,在諸葛亮北伐時,因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,而導致街亭失守,撤軍後被諸葛亮斬首,諸葛亮揮淚斬馬謖,家喻戶曉,然而,這只不過是《三國演義》中的一家之言,真的看歷史,並不完全是那麽回事兒。

在《馬謖傳》裴松之註中,引《襄陽記》中的記載:“謖臨終與亮書曰:‘明公視謖猶子,謖視明公猶父,願深惟殛鯀興禹之義,使平生之交不虧於此,謖雖死無恨於黃壤也。’於時十萬之眾為之垂涕。亮自臨祭,待其孤若平生。蔣琬後詣漢中,謂亮曰:‘楚東得臣,而後(晉)文公喜可知也。天下未定而戳智計之士,豈不惜乎!’亮流涕曰:‘孫武所以能制勝天下者,用法明也。是以楊幹亂法,魏絳戳其仆。四海分裂,兵交方始,若覆廢法,何用計賊邪’”後來諸葛亮待其遺孤如同己出。這一段說明馬謖臨死前未曾與諸葛亮謀面,否則也無必要寫這麽一封信,要諸葛亮效仿殺鯀而用禹的故事,將自己的遺孤托付於諸葛亮了。

根據以上的有關記載,可得出這樣一個結論:馬謖在街亭之戰中妄自菲薄,不遵諸葛亮的指示,以致於最後慘敗而歸,並直接導致隴右三郡得而覆失,無奈之下大軍退回漢中。街亭敗後,馬謖並未如《三國演義》所說,主動向諸葛亮負荊請罪,他深知自己失敗後果的嚴重性,便畏罪潛逃,而身為丞相長史的向朗礙於情面或出於愛才之心,知情不報,但是馬謖最終被緝拿歸案,並被諸葛亮處以極刑,然而還未及行刑,馬謖便於獄中病故了。有學者認為《諸葛亮傳》、《王平傳》中所說“戳”、“誅”馬謖等詞語,應理解為判其死罪的意思。

以上便是史書的馬謖之死,至於之後諸葛亮親自祭奠,為之流涕,而且有十萬之眾陪著流淚,對其遺孤待之若平生,這種既斬之又恤之的作法,是具有很多覆雜的原因的。

首先,馬謖其人,劉備曾交代諸葛亮說:“言過其實,不可大用。”但是“亮猶謂不然。以謖為參軍,每引見談論,自晝達夜。”由於這些因素,所以在街亭失守後,諸葛亮上表自貶,第一,是顯示對馬謖其人認識不足;第二,是表明對劉備的囑咐未予重視,導致出擊祁山之戰勞軍傷財,無功而返。以諸葛亮執法“賞罰之信,足感神明”之風格,一面上表自貶,一面將其處以極刑,這種相矛盾的做法也是必然的。

諸葛亮對馬謖的才能還是比較賞識的,馬謖在諸葛亮南征孟獲之時,曾於出兵前向諸葛亮提出“攻心為上,攻城為下,心戰為上,兵將為下”的戰略方針。在作戰中,諸葛亮也是充分體現並采用了這種戰略方針的,最後平定南疆,這可說其中有馬謖的功勞。

再次,馬氏兄弟在荊襄一帶素負盛名,其中有“白眉最良”之稱的馬良,稱諸葛亮為“尊兄”,裴松之在《三國志》註疏中認為“良蓋與亮結為兄弟,或相與有親,亮年長,良故呼亮為‘尊兄’耳。”從這段記述可看,馬氏兄弟與諸葛亮交情非同一般,且都具有一定才能,所以諸葛亮雖然依法處罰馬謖,然而畢竟是用人之際,對其才還是深為惋惜的,所謂“揮淚斬馬謖”也是比較附合史實的。這從他善待馬謖遺孤一事上,就可以看出這一態度,至於後來《三國演義》將馬謖畏罪潛逃一事略過不提,並作一些藝術加工,這或許是為了使之更感人且更富有感染力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